时间: 2025-04-30 15:2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5:30
词汇“峭法”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和推测。
“峭法”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严格的法律”或“严厉的法律措施”。其中,“峭”字通常有陡峭、严峻的含义,而“法”则指法律或法规。
由于“峭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个时期或地区的法律非常严格,不容违反。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会被使用。
由于“峭法”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可能是某个特定语境或文学作品中创造的词汇。
在某些强调法治和秩序的社会或历史时期,可能会强调“峭法”的重要性,以确保法律的权威和执行力度。
“峭法”可能会让人联想到严格的法律环境,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法律权威的敬畏,也可能引发对过度执法的担忧。
由于“峭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峭法”来形容一个法律严明的时代:
在那峭法之下,
人人自危,心怀敬畏。
法律如山,不容逾越,
秩序与安宁,共存于世。
“峭法”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高耸的城墙、严阵以待的士兵,或者是庄严的法庭和法官的锤声。
由于“峭法”不是一个通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存在。
尽管“峭法”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体现了法律的严格性和权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描述和理解不同的社会和法律环境。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