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2:11
峭立: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直立、高耸且陡峭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物体像峭壁一样直立,给人一种坚硬、挺拔的感觉。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峭立”常用来描绘自然景观,如山峰、悬崖,营造出一种壮丽或险峻的氛围。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特定场景时,如旅游或户外活动,可能会用到。 专业领域:在地理学或建筑学中,“峭立”可能用于描述地质结构或建筑物的形态。
同义词:
反义词:
“峭立”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峭”字本义为山势陡峭,而“立”字表示直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用法逐渐固定,主要用于形容高而陡的物体。
在**文化中,峭立的山峰常被赋予崇高、坚定的象征意义,如古代诗词中常用“峭立”来形容英雄气概或坚定不移的意志。
情感反应:使用“峭立”这个词汇时,常会给人一种庄严、雄伟的感觉,激发人们对自然或建筑的敬畏之情。 联想:联想到高山、悬崖等自然景观,或是古代城堡、现代摩天大楼等人造建筑。
在旅行中,我曾见过一座峭立的山峰,其壮观的景象至今难忘,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理解并欣赏“峭立”这个词汇所传达的意境。
诗歌:
峭立山峰,云雾缭绕,
千年风霜,铸就雄姿。
视觉联想:想象一座峭立的山峰,其陡峭的岩壁在阳光下闪耀着金属般的光泽。 听觉联想:想象风吹过峭立的山峰,发出阵阵呼啸声,如同自然的交响乐。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owering”或“steep”,但这些词汇更多强调高度或陡度,而不像“峭立”那样同时包含直立和陡峭的意味。
“峭立”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物体的形态,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描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峭】
(形声。从山,肖声。《说文》:从阜。本义:陡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峭,陵也。从阜,肖声。斗直曰峭。 、 《广雅》-峭,高也。字亦作峭。 、 《淮南子·脩务》-上峭山。 、 《韩非子·内储说上》-涧深,峭如墙。 、 宋·沈括《梦溪笔谈》-峭拔险怪。 、 、 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峭拔秀丽。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峭壁拔起。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峭壑阴森。
【组词】
峭拔、 峭岸、 峭谷、 峭坂、 峭卓、 峭岫、 峭削、 峭峙、 峭峭
2.
【立】
(会意。甲骨文象一人正面立地之形。本义:笔直的站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立,侸也。 、 《易·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 《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乡立。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持璧却立。 、 《韩非子·喻老》-立有间。 、 宋·欧阳修《归田来》-卖油翁释担而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或立或卧。
【组词】
挺立、 坐立不安;把电线杆立起来;肃立、 立托、 立容、 立戟、 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