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0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09:02
愤气填膺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愤怒的情绪充满了胸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极度愤怒,情绪激动到无法自控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愤气填膺 常用来描绘主人公面对不公或背叛时的强烈情感反应。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表达方式来描述愤怒。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情绪反应的强度和原因。
同义词:怒火中烧、怒不可遏、怒发冲冠 反义词:心平气和、泰然自若、冷静自持
愤气填膺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意义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相对稳定。"愤气"指的是愤怒的情绪,"填膺"则是指充满胸膛,合起来形象地描述了愤怒情绪的强烈程度。
在文化中,愤怒被视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反应,通常与正义感和对不公的反抗联系在一起。愤气填膺** 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强调了在面对不公时应有的强烈情感反应。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正义感和对不公的厌恶。它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为了正义而奋不顾身的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目睹了一起不公正的**,当时我感到愤气填膺,立刻站出来为受害者发声。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个成语所表达的情感强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愤气填膺,怒火燃,
正义之声,响彻天。
不公不义,皆可破,
心中烈焰,永不灭。
愤气填膺 这个成语让我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风雨中,面对着不公的势力,胸中的怒火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黑暗。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oiling with rage" 或 "seething with ang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愤怒情绪的强烈程度。
愤气填膺 这个成语不仅描述了愤怒的情感,还强调了这种情感与正义感的联系。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强烈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在面对不公时。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启户迳出,大骂曰:‘何物婢子,如此倔强,令人~!
1.
【愤】
(形声。从心,贲(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愤,懑也。 、 《楚辞·九章·惜诵》-发愤以杼情。 、 《后汉书·王符传》-志意蕴愤。
【组词】
愤切、 愤悁、 愤薄、 愤厥
2.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
3.
【填】
安定。 同: 镇
【引证】
《史记》-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
4.
【膺】
(形声。从肉。本义:胸腔,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膺,胸也。 、 《国语·鲁语》-无搯膺。 、 《楚辞·惜诵》-背膺拌合以交痛兮。 、 《楚辞·悲回风》-编愁苦以为膺。 、 《孔子家语·子夏问》-无拊膺。 、 清·袁枚《祭妹文》-旧事填膺,思之凄梗。
【组词】
膺门、 膺臆、 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