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2:07
词汇“客作”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我将尝试从我能找到的信息中进行分析。
“客作”可能指的是客人在别人家中帮忙做的工作,或者是指客人在某个地方临时从事的工作。在某些方言中,它可能指的是客人在主人家中帮忙做家务或农活。
由于“客作”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用来描绘乡村生活或传统的互助文化。在口语中,它可能出现在特定的社区或地区,用来描述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
同义词可能包括“帮忙”、“协助”、“互助”等,这些词汇都表达了帮助他人的意思。反义词可能包括“袖手旁观”、“不闻不问”等,这些词汇表达了不参与或不帮助的态度。
由于“客作”不是一个标准汉语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与特定地区的方言或文化传统有关。它可能源自于农村社区中的一种互助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文化习俗被语言化,形成了特定的词汇。
在某些农村社区,客作可能是一种传统的互助行为,体现了社区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这种文化背景下的客作行为,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社区的凝聚力。
对于一些人来说,客作可能唤起对乡村生活、传统习俗和邻里互助的美好回忆。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
由于“客作”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如果在一个强调互助文化的社区中生活,可能会经常遇到或参与客作行为。
在创作中,可以将“客作”作为一个元素,融入到描述乡村生活或社区互助的故事中,以此来展现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价值。
由于“客作”与乡村生活和互助行为相关,它可能让人联想到田园风光、农民劳作的场景,或者是社区成员在一起工作的热闹场面。
由于“客作”不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明显。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互助行为可能会有不同的称呼和表现形式。
“客作”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它的使用和理解可能受到特定文化背景和语境的限制。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特定社区的文化和习俗。尽管它在日常交流中可能不常用,但在特定的语境和创作中,它可以成为一个有意义的元素。
1.
【客】
(形声。从宀(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各声。本义: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字从各,异词也。故自此托彼曰客。引申之曰宾客。”-客,寄也。 、 唐·李朝威《柳毅传》-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 、 徐光启《甘薯疏序》-客莆田徐生为予三致其种,种之生且蕃。 、 白居易《雨夜有念》-吾兄寄宿州,吾弟客东川。
【组词】
客边、 客纲客纪、 客寄
2.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作,起也。 、 《易·离》-明两作。 、 《书·无逸》-作其即位。 、 《诗·秦风·无衣》-与子偕作。 、 《考工记》-或作而行之。 、 《周礼·士师》-凡作民。 、 《仪礼·特牲礼》-三献作止爵。 、 《礼记·礼运》-后圣有作。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而后作焉。 、 《论语·先进》-舍瑟而作。 、 《礼记·少仪》-客作而辞。 、 宋·苏轼《画佛赞》-如日出时,眠者皆作。 、 方苞《狱中杂记》-有洪洞令杜君者,作而言曰。
【组词】
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