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0:48
“乘隙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趁着空隙或机会进入某个地方或领域。基本含义是指利用对方不注意、疏忽或防御*弱的时候进行侵入或行动。
“乘隙而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军事策略,后来逐渐扩展到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其演变反映了汉语成语的灵活性和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强调了时机和策略的重要性,反映了人重视时机把握和策略运用的智慧。
这个成语给人以机智、灵活和策略性的联想,常用于正面描述某人的聪明才智或行动的巧妙。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同事在项目竞标中乘隙而入,利用对手的疏忽成功中标,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时机和策略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光微弱,我乘隙而入,捕捉那瞬间的宁静。”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夜幕下潜行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夜晚的寂静中轻微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ize the opportunity”或“take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
“乘隙而入”这个成语不仅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应用,而且其背后的智慧和策略性在任何语言和文化中都是通用的。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时机和策略在生活和工作中
间不自入,乘隙而入。
我们要严加防范,防止敌人~。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