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47: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47:06
“乘敌之隙”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利用敌人的空隙或弱点。基本含义是指在战争或竞争中,抓住对手的疏忽或弱点进行攻击或取得优势。
“乘敌之隙”源自古代兵法,强调在战争中利用敌人的弱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应用范围扩大,不仅限于军事领域,也适用于商业、体育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兵法和策略一直被高度重视。因此,“乘敌之隙”这样的成语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了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策略的联想,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种竞争和对抗的紧张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团队项目中遇到过需要“乘敌之隙”的情况,通过抓住对手的疏忽,我们团队成功地赢得了项目。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商海的波涛中,智者乘敌之隙,如鹰击长空,一击必中。”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目光锐利,手指轻轻一挥,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敌人的*弱环节。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xploit the enemy's weakness”或“capitalize on the opponent's mistake”。
“乘敌之隙”这个成语不仅在军事上有重要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提醒我们要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对手的弱点。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自古无不犯错误的将军,敌人这有岔子可寻,正如我们自己也难免出岔子,乘敌之隙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1.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
2.
【敌】
(形声。从攴(pū),啇(dí)声。本义:匹敌;对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敌,仇也。 、 《尔雅》-敌,匹也。 、 《战国策·秦策》。注:“强弱等也。”-四国之兵敌。 、 《国语·楚语》-且夫自敌以下。 、 《国语·周语》-敌国宾至。 、 《孙子·谋攻》-敌则能战之。
【组词】
试看天下谁能敌;敌体、 敌礼、 匹敌、 势均力敌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隙】
(会意。从阜(fù)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引证】
《说文》-隙,壁际孔也。 、 《广雅》-隙,裂也。 、 《左传》-墙之隙坏,谁之咎也。 、 《礼记·三年问》-若驷之过隙。 、 《国语·周语下》-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 、 唐·孟棨《本事诗》-柳每以暇日隙壁窥韩(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 《商君书·修权》-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
【组词】
裂隙;罅隙;隙穴、 隙地、 隙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