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2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28:15
“亡道”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失去正道”或“偏离正确的道路”。它强调的是一种道德或行为上的失误,导致个体或集体走向错误的方向。
在文学作品中,“亡道”可能用来形容一个角色或群体的行为偏离了正义和道德的轨道。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当或决策错误。在专业领域,如哲学或伦理学,它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失范的问题。
“亡道”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亡”意为失去,“道”指道路或道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道德或行为上的失误。
在**传统文化中,“道”常常与道德、正义联系在一起。因此,“亡道”在社会背景中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意味,用来警示人们不要偏离正轨。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严肃和警示。它让我联想到需要警惕和避免的行为失误,以及对个人和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朋友因为一时的迷茫而亡道,但最终通过自我反省和外界的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正道。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亡道”:
在迷雾中迷失,我们亡道,
但星光指引,终将归航。
视觉上,“亡道”可能让我联想到一条分岔路,一条通向光明,另一条则通向黑暗。听觉上,这个词可能让我想到警钟的声音,提醒人们注意。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off the path”或“deviate from the right way”,它们传达了相似的偏离正道的概念。
“亡道”这个词在中文里是一个强烈的道德警示,提醒人们保持正直和道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讨论道德和行为问题。
1.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
2.
【道】
(形声。从辵(chuò),首声。本义:供行走的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道,所行道也。 、 《尔雅》-一达谓之道。 、 《易·履》-道坦坦。 、 《周礼·地官·遂人》。注:“途容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老子》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 、 《史记·项羽本纪》-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 《山海经·海外北经》-道渴而死。 、 《史记·陈涉世家》-今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组词】
大道,问道于盲;要道;人行道;车道;康庄大道;道友、 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