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1:59
“下乘”一词源自术语,原指中的小乘教法,即小乘**。在现代汉语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扩展为指较低级的、次等的或不够高明的水平或品质。
“下乘”源自术语,原指小乘,后逐渐演变为形容词,用来形容事物的质量或水平不高。在语言的发展中,其含义逐渐泛化,不再局限于**领域。
在**文化中,“下乘”常带有贬义,用来批评或评价某事物的质量不高。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往往追求“上乘”的品质,而“下乘”则被视为应避免的状态。
“下乘”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失望或不满的情感反应。在联想上,它可能让人想到不够精致、不够高雅的事物,或者是不够专业、不够深入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产品或服务被评价为“下乘”,这些经历让我更加重视品质和专业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下乘”用于对比,如:
上乘之作,如星辰璀璨,
下乘之品,似尘埃飘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ferior”或“substandard”,它们在含义上与“下乘”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和语境差异可能影响其使用和理解。
“下乘”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其使用不仅限于字面意义,还涉及到对品质和水平的评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恰当使用“下乘”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对事物的评价和态度。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乘】
用以指车兵。
【引证】
《左传》-而卒乘辑睦,事不奸矣。
春秋时晋国的史书。后用以称一般的史书。
【引证】
《孟子》-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组词】
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