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5:4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5:42:31
口号:口号是一种简短、易于记忆的短语,通常用于宣传、动员或表达某种理念、立场或情感。它旨在通过重复和简洁的表达方式来激发人们的共鸣或行动。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口号可能被用作主题的凝练表达,如“自由、平等、博爱”(法国大革命口号)。 口语:在日常生活中,口号常用于政治、商业广告、社会等场合,如“Just Do It”(耐克广告口号)。 专业领域:在营销和广告领域,口号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如“Think Different”(苹果公司口号)。
同义词:标语、格言、座右铭 反义词:无(口号本身是一种积极的表达方式,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词源:口号一词源自法语“cri”,意为“呼喊”,后来演变为英语中的“cry”和“slogan”。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口号的形式和功能不断演变,从最初的军事命令到现代的广告和政治宣传。
意义和影响:口号在社会和政治宣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迅速传达信息并激发公众情感。 特定文化**:在不同的文化中,口号的形式和内容会有所不同,反映了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和历史背景。
情感反应:口号往往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情绪,如爱国、团结、奋斗等。 联想:提到口号,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重大、品牌形象或社会。
经历或故事:在学生时代,我曾参与一次环保活动,我们设计了一个口号“绿色地球,从我做起”,这个口号激励了很多人参与进来。
诗歌:
在晨曦的呼唤中,
我们高举希望的旗帜,
口号响彻云霄,
梦想在心中燃烧。
视觉联想:口号常常与鲜明的图像结合,如政治海报上的标语、广告牌上的品牌口号。 听觉联想:口号的重复和节奏感能够产生强烈的听觉效果,如**上的高呼声。
不同语言:在不同语言中,口号的形式和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核心功能相似,都是为了传达信息和激发情感。
理解:口号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能够迅速传达信息并激发公众情感。 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口号能够提升沟通效果和影响力。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号】
扬言有。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组词】
口喧佛号
命令,发令。
【引证】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发枪之号。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明诏大号。
【组词】
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