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0:05
词汇“口劲”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主要在广东话中使用,但在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中也有类似表达。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口劲”字面意思是指说话时的力度、气势或者说话的方式和风格。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说话时的表现力、说服力或者说话的技巧和风格。
“口劲”一词源于方言,随着方言的传播和使用,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使用。在现代汉语中,该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方言地区。
在广东地区,“口劲”是一个常用词汇,反映了当地文化中对说话技巧和表达能力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良好的“口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能。
“口劲”一词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与说服力和表达能力相关。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能言善辩、口若悬河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销售员,他的“口劲”非常好,总能用他的话语打动顾客,促成交易。
在诗歌中,可以将“口劲”融入到描述人物的诗句中,如:“他的口劲如春风,吹拂心田,唤醒沉睡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演讲时的自信和魅力;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激昂的演讲背景音乐,增强“口劲”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loquence”或“persuasive speech”,它们都强调了说话的技巧和说服力。
“口劲”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说话的技巧,还反映了文化中对沟通能力的重视。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口劲”有助于提升个人的沟通技巧和说服力。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劲】
(形声。从力,巠声。本义:强劲有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劲,彊也。 、 《字林》-劲,强也。 、 《礼记·乐记》-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 、 《战国策·宋策》-夫梁兵劲而权重。 、 《列子·说符》-孔子之劲。 、 《淮南子·说林》-弓先调而后求劲。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良将劲弩守要塞。 、 《战国策》-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此劲敌也。
【组词】
刚劲;劲弩、 劲酒、 劲节、 劲武、 劲猛、 劲兵、 劲卒、 劲勇、 劲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