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6:09
词汇“坠典”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坠典”的分析:
“坠典”字面意思是指失传的经典或文献。其中,“坠”意味着失落或失去,“典”通常指经典或重要的文献。因此,“坠典”可以理解为已经失传的、不再为人所知的古代经典或文献。
由于“坠典”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可能会提及某些古代文献的失传情况,这时可能会使用到“坠典”这个词。
“坠典”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坠”和“典”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过程。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常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古代文化中,文献的保存和传承非常重要,因此“坠典”这个词反映了人们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和对失传文献的遗憾。在现代社会,虽然这个词不常使用,但它仍然承载着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意义。
提到“坠典”,可能会引起一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敬畏和对知识失传的遗憾感。它让人联想到那些无法再被阅读的珍贵文献,以及它们所承载的未解之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坠典”这个词。它更多地出现在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坠典”作为一个神秘的元素,比如在一部历史小说中,主角发现了一本被认为是“坠典”的古籍,从而揭开了一个古老的秘密。
由于“坠典”涉及到失传的文献,可以联想到古老的图书馆、尘封的书籍、或者是学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研究古籍的场景。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比如英语中的“lost texts”或“lost manuscripts”,它们都指的是失传的文献。
“坠典”这个词虽然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对知识传承的深刻思考。在学习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坠】
(形声。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墜。-隊,从高陨也。 、 《尔雅》-墜,落也。 、 《广雅》-墜,堕也。 、 《公羊传·文公三年》-死而坠也。 、 《楚辞·离骚》-朝饮木籣之坠露兮。 、 《楚辞·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 、 《吕氏春秋·察今》-自舟中坠于水。
2.
【典】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 、 《尔雅·释言》-典,经也。 、 《易·系辞》-不可为典要。 、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 《左传·昭公十五年》-司晋之典籍。 、 丘迟《与陈伯之书》-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 、 《后汉书·张衡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组词】
药典;字典;释典、 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 典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