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44
词汇“坠屦”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坠屦”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
“坠屦”字面意思是指掉落的鞋子。其中,“坠”意为落下或掉下,“屦”是古代的一种鞋子,类似于今天的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坠屦”可能用来形容匆忙或慌乱中掉落的鞋子,有时也用来比喻失去的东西或人。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时可能会遇到。
“坠屦”一词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更常用“掉鞋”或“失鞋”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鞋子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坠屦”可能在某些文学作品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比如表示身份的丧失或地位的下降。
对于现代人来说,“坠屦”可能会引起一种古风雅韵的联想,或者是对古代生活的一种想象。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学或历史研究中。
在创作古风诗歌或小说时,可以使用“坠屦”来增添一种古典的氛围,如:“古道西风瘦马,行人坠屦,回首望长安。”
由于“坠屦”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可能不会直接引起强烈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通过想象古代街道上的场景来构建相关的视觉形象。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坠屦”的词汇,但会有类似的表达来描述掉落的鞋子。
“坠屦”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1.
【坠】
(形声。从土,队声。坠落到地上,故从土。本义:落下,掉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作墜。-隊,从高陨也。 、 《尔雅》-墜,落也。 、 《广雅》-墜,堕也。 、 《公羊传·文公三年》-死而坠也。 、 《楚辞·离骚》-朝饮木籣之坠露兮。 、 《楚辞·九歌·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 、 《吕氏春秋·察今》-自舟中坠于水。
2.
【屦】
(形声。从履(鞋子)省,娄声。本义: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 同本义。后泛指鞋。
【引证】
《说文》。段注:“今时所谓履者,自汉以前皆名屦。”-屦,履也。 、 《周礼·屦人》-掌王及后之服屦。 、 《左传·僖公四年》。疏:“丝作之曰履,麻作之曰屝,粗者谓之屦。”-共其资粮屝屦。 、 《诗·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组词】
屦贱踊贵(因受刖刑而断足的人多,鞋没有了,售价低贱;然而购踊(假脚)的人多,踊价一时暴涨、 屦人、 屦及剑及、 屦缕
践踏。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传》-身屦典军。 、 扬雄《羽猎赋》-屦般首,带修蛇。(般首:指虎一类猛兽。)
【组词】
屦企、 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