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1:30
“假虎张威”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假借**的威势来吓唬人。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团体借助强者的力量或名声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或威慑力,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实力或资格。
“假虎张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汉语中,用以形容那些借助他人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逐渐固定下来。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诚信和真实性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普遍反感那些虚张声势、借势欺人的行为,因此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虚伪和不诚实的行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人们往往会带有一定的批判和讽刺意味。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试图借助他人的名声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这种行为让我想到了“假虎张威”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他借东风假虎威,
虚张声势自欺欺。
真才实学何处觅,
莫让浮名误前程。
想象一只狐狸站在一只旁边,试图借助的威势来吓唬其他动物。这种场景可以引发人们对权力和虚伪的思考。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iding on someone's coattails”或“using someone's name to gain credibil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含义相似。
“假虎张威”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反映了人们对于真实性和诚信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提升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费尽他机和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臣愚不敢请,似这等大恶,~,毒痡四海,助桀为虐,使居天子左右,将来不知如何结局。
1.
【假】
远。 同: 遐
【引证】
《庄子·德充符》-彼且择日而登假。 、 《礼记·曲礼下》-告丧,曰天王登假。 、 《淮南子·齐俗》-其不能乘云升假亦明矣。 、 《列子·黄帝》-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几若华胥氏之国,而帝登假。
【组词】
假尔攸仰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4.
【威】
威力;威风。
【引证】
《说文》-威,畏也。 、 《吕氏春秋·荡兵》-威也者,力也。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严大国之威。 、 、 《孟子·公孙丑下》-威天下不以兵革。 、 《汉书·李广传》-威棱威乎邻国。 、 汉·贾谊《过秦论》-威振四海。 、 《明史》-为敛威去。
【组词】
威风杀气、 威弧、 威折、 威服、 威柄、 威畏、 威约、 威凌、 威绥
尊严,威严。
【引证】
《明史》-畏威保位。 、
【组词】
威荣、 威法、 威神、 威裕、 威敬、 威光、 威棱、 威德、 威锋、 威权、 威灵、 威声、 威神、 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