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2:30
词汇“旁国”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现代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旁”通常指的是旁边、侧面的意思,而“国”指的是国家。因此,“旁国”字面意思可能是指旁边的国家或者邻国。
由于“旁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文献或古代文献中可能会出现,用以描述地理位置上的邻国关系。
“旁国”的词源较为简单,由“旁”和“国”两个基本汉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可能用于描述地理位置上的邻国关系。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更常用“邻国”来表达这一概念。
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旁国”可能出现在描述国家间关系的文献中,尤其是在讨论地缘政治或历史**时。
由于“旁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在现代语境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邻国”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使用“旁国”这个词。通常我们会说“邻国”来指代与自己国家接壤的其他国家。
在创作中,可以将“旁国”用于描述一个虚构的世界中的邻国关系,例如在小说或游戏中。
由于“旁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现代语境中,我们更倾向于使用“邻国”来表达类似的概念。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邻国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概念相似。例如,英语中常用“neighboring country”来表达邻国的概念。
“旁国”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应用。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的多样性和历史演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些不常用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的深度理解。
1.
【旁】
(形声。从二阙,方声。本义:大;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旁,溥也。 、 《广雅》-旁,广也。 、 《书·太甲上》。传:“旁,非一方。”-旁求俊彦。 、 张衡《东京赋》-群后旁戾。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