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5:19
张徨失措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在遇到紧急或意外情况时,因为惊慌而不知所措,行为举止失去常态。其中,“张徨”指的是慌张、惊慌失措的样子,“失措”则表示失去了应有的举止和分寸。
在文学作品中,张徨失措 常用来描绘人物在危机时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反应,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时的反应。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行为科学中,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状态。
张徨失措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于人在紧急情况下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特定心理状态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张徨失措** 反映了对于人在危机时刻应保持冷静和理智的价值观。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往往被教育要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因此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批评那些在关键时刻失去冷静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紧张和不安,因为它描绘了一种在压力下失去控制的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电影中角色在危机时刻的慌乱表现,或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在紧急情况下的真实反应。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公共演讲时突然忘词,我感到张徨失措,但很快深呼吸调整了状态,继续完成了演讲。
在诗歌中,可以将“张徨失措”融入描述暴风雨中迷失的旅人:
风狂雨骤夜,旅人张徨失措, 灯火阑珊处,寻觅归途。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电影中角色在黑暗中摸索的画面,或是紧张的音乐配合下的慌乱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panic-stricken”或“at a loss”,它们在描述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时与“张徨失措”有相似之处。
张徨失措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时非常生动和形象。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因为它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复杂的人类情感和行为。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和理解他人
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1.
【张】
帐幔,帷幕。 同: 帐
【引证】
《荀子·正论》-居则设张容。 、 《史记·高祖本纪》-张饮三日。 、 《汉书·疏广传》-供张东都门外。
胀满。 同: 胀
【引证】
《左传·成公十年》-将食,张,如厕。 、 《左传·僖公十五年》-张脉偾兴。 、 《淮南子·缪称》-亭历愈张。
3.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4.
【措】
(形声。从手,昔声。本义:放置,安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措,置也。 、 《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 、 《礼记·中庸》。疏:“学不至于能,不措置休废也。”-学之弗能,弗措也。 、 《汉书·文帝纪》。师古曰:“措,置也。民不犯法,无所刑也。”-几致刑措。
【组词】
措置、 措身、 措手、 措手不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