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9:18
“中途而废”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开始做某件事情,但在完成之前就放弃了。基本含义是指在事情进行到一半时停止,没有坚持到底。
“中途而废”这个词汇源自汉语,历史悠久,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意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更加广泛。
在**文化中,坚持和毅力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中途而废”往往带有负面含义,被认为是不够成熟或缺乏决心的表现。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失望和遗憾。它让我联想到那些未完成的目标和梦想,以及因为缺乏坚持而错过的机会。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在学*一门新语言时中途而废。尽管开始时充满热情,但随着难度的增加,我最终选择了放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梦想的种子,播撒在心田, 风雨兼程,却中途而废。 坚持的火焰,何时再燃?”
视觉上,我联想到一个人站在一条未完成的道路上,回头望着起点。听觉上,可能是风吹过空旷田野的声音,象征着未完成的梦想。
在英语中,“quit halfway”或“give up halfway”可以对应“中途而废”。不同文化中,对于坚持和放弃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个概念在大多数文化中都有类似的表达。
“中途而废”这个词汇提醒我坚持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传达放弃和坚持的主题。通过深入理解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面对困难时保持毅力的价值。
实愿朝廷特开远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鹿子霖对两个儿子兆鹏兆海十分看重,瞅定有实现祖宗遗愿的寄托了了,不料~。(陈忠实《白鹿原》第三十三章)
1.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
2.
【途】
(形声。从辵(chuò),余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广韵》-途,道也。 、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塗。 、 《尔雅·释宫》-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 、 《尔雅·释邱》-当途梧邱。 、 《战国策·齐策》-而不利说途也。 、 张衡《东京赋》-经途九轨。 、 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长揖当途人。 、 唐·杜甫《石壕吏》-天明登前途。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仁义之途。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负者歌于途。 、 、 《聊斋志异·狼三则》-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组词】
途轨、 途辙、 途毙、 途说、 途陌、 途水、 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废】
(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废,屋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