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1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19:37
焦眉愁眼 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因忧愁、焦虑而显得眉头紧锁,眼神忧郁。这个成语通过描绘人的面部表情,传达了深切的忧虑和不安。
焦眉愁眼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汉语中通过面部表情来描述情绪的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表达忧愁和焦虑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面部表情被认为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状态。焦眉愁眼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观念,即通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来理解其情感状态。
焦眉愁眼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为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而感到忧愁的人,激发人们的同情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见过朋友因为工作压力而变得焦眉愁眼。这让我意识到,有时候人们需要的是倾听和支持,而不是解决方案。
在诗歌中,焦眉愁眼可以用来增强情感的表达:
夜深人静时,他焦眉愁眼,
心中的忧愁如影随形。
月光下,他的脸庞显得格外憔悴,
仿佛每一道皱纹都刻着深深的忧虑。
结合图片,焦眉愁眼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张忧郁的面孔,眉头紧锁,眼神深邃。在音乐中,某些悲伤的旋律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这个成语所描述的情感状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furrowed brow" 或 "worried look",它们也通过面部表情来描述忧虑和焦虑。
焦眉愁眼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的词汇,它通过具体的面部表情来传达抽象的情感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色彩。
野猫子作出焦眉愁眼的样子,一面就摸着她的足,叹气。
1.
【焦】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焦,火所伤也。 、 《玉篇》-焦,火烧黑也。 、 《礼记·内则》-濡灸之举焦。 、 《素问》-凡气因火变则为焦。
【组词】
焦盆、 焦鎚、 焦尾、 焦霹雳
2.
【眉】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引证】
《说文》-眉,目上毛也。 、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 元稹《遗悲怀》-报答平生未展眉。
【组词】
眉心、 眉间广尺、 眉泉、 眉寸、 眉下添眉、 眉弓、 眉尖、 眉柳、 眉脚
3.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愁,忧也。 、 《礼记·哀公问》-孔子愀然作色而对。 、 《荀子·脩身》-见善愀然。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哀而不愁,乐而不荒。 、 李白《菩萨蛮》-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 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 、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组词】
不愁吃,不愁穿;愁坐、 愁思、 愁绝、 愁怀勃勃、 愁海
4.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