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1:44
仪表这个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同义词:
反义词:
“仪表”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最初可能源自对人的外在形象的描述,后来扩展到指代测量工具。在古代汉语中,“仪”常指仪式、规矩,而“表”则有外表、表面的意思,两者结合形成了“仪表”这一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仪表”常与礼仪、规矩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的统一。在现代社会,良好的仪表被视为职业素养的一部分,尤其在公共服务和外交领域。
“仪表”这个词给人以正式、庄重的感觉,常让人联想到优雅、得体的行为和形象。在个人表达中,使用“仪表”一词可以传达对某人形象的赞赏或对某种专业能力的认可。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他的仪表非常得体,无论是穿着还是言谈举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专业的形象不仅提升了他的个人魅力,也增强了学生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仪表”:
他的仪表如晨曦中的露珠,
晶莹剔透,映照着世界的纯净。
每一举动,皆是诗篇的韵律,
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在英语中,“仪表”可以对应为“appearance”或“instrument”。在描述人的外貌时,“appearance”更为常用;而在指代测量仪器时,“instrument”更为准确。
通过对“仪表”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仪表”都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传达人的外在形象和专业能力。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
1.
【仪】
(形声。从人,义声。本义:容止仪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郑玄笺:“善威仪,善颜色。”-令仪令色,小心翼翼。 、 《人物志》-心质平理,其仪安闲。
【组词】
仪状、 仪观、 仪宇、 仪缀、 仪止、 仪采、 仪相、 仪形、 仪状、 仪望、 仪干、 仪操、 仪举
2.
【表】
(会意。从毛,从衣,“毛”又兼作声符。小篆字形,衣字中间加个毛字。古人穿皮衣,毛朝外面,所以“表”从“毛”。本义:外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古者衣裘,以毛为里。按,古衣裘皆外毛,礼服必加裼衣其上。许所谓上衣也,故曰以毛为田,言有表,则毛在里也。”-表,上衣也。 、 《礼记·玉藻》-表裘不入公门。 、 《论语》。皇疏:“谓加上衣也。”-必表而出之。 、 《庄子·让王》-中绀而表素。
【组词】
表裘、 表礼、 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