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6:5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6:56:46
时景:这个词由“时”和“景”两个字组成。在中文里,“时”通常指时间,而“景”则指景色或景象。因此,“时景”可以理解为特定时间下的景色或景象,强调时间和环境的结合。
“时景”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字“时”和“景”在中文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时景”,用来描述特定时间下的景象。
在**文化中,时间和自然景观常常被赋予深厚的情感和哲学意义。例如,古代诗人常通过描绘不同季节的时景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时景”常常让人联想到美丽、宁静或变化。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或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旅行中遇到过许多难忘的时景,如日出时的山景,或是秋天的枫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初露,时景如画,心随风起,梦随云散。”
想象一幅画面:清晨的湖边,*雾缭绕,鸟鸣声声,这就是“时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cene of the moment”或“time scenery”,但这些表达不如“时景”在中文中那样常用和富有诗意。
“时景”这个词不仅描述了时间和环境的结合,还蕴含了文化和情感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时景”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景】
(形声。从日,京声。本义:日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景,日光也。 、 《荀子·解蔽》-浊明外景,清明内景。 、 《尔雅》-四时和谓之景风。 、 《广雅》。按,犹日光风也。-南方景风。 、 江淹《别赋》-日出天而耀景。 、 《文选·张载·七哀诗》-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沈。 、 张衡《西京赋》-流景曜之韡晔。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景翳翳以将入。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
【组词】
景曜、 景光、 景焕、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