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0:42
词汇“时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时”和“暑”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时暑”字面意思指的是特定时间段的炎热天气,通常指的是夏季的高温时期。
“时暑”作为一个复合词,其构成简单明了。在古代汉语中,“时”常指特定的时间,“暑”则指炎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夏季高温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夏季被视为阳气最旺盛的时期,因此“时暑”也常与阳气、活力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在社会生活中,夏季的高温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惯和作息时间。
提到“时暑”,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汗水、热浪、空调、冰淇淋等,带来一种炎热但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感觉。
在个人生活中,夏季的高温可能会影响出行计划,比如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户外活动,以避开时暑的高温时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时暑炎炎日,心静自然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og days of summer”,用来形容夏季最热的日子。
“时暑”作为一个描述夏季高温的词汇,不仅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实用性,也反映了人们对季节变化的感知和适应。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准确性。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暑】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暑,热也。 、 《易·系辞》-一寒一暑。 、 《诗·小雅·四月》-六月徂暑。 、 《礼记·月令》-土润溽暑。 、 《《素问·天玄纪大论》-寒暑燥湿风火。 、 《韩非子·人间训》-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 、 晁错《言守边备塞疏》-乌兽稀毛,其性能暑。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 宋·苏轼《教战守》-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
【组词】
暑溽、 暑岁、 暑夏、 暑寒、 暑湿
炎热的日子。
【引证】
《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 、 《韩非子·显学》-寒暑不兼时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