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2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20:34
时期:指一段时间,通常具有特定的历史、社会或文化特征。它可以是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也可以是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时期”常用来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如“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说“青春时期”或“困难时期”来指代特定的生活阶段。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时期”用于划分和研究不同的历史阶段,如“石器时期”。
同义词:时代、阶段、期间 反义词:瞬间、片刻
细微差别:
词源:“时期”一词源于古汉语,最初指时间的划分,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具有特定特征的时间段。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时期”可以有不同的含义和重要性。例如,在历史学中,不同的时期划分有助于理解和研究社会变迁。
情感反应:提到“时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特定的历史或个人经历,从而产生怀旧或反思的情感。 联想**:例如,提到“二战时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战争的苦难和英雄主义。
在个人生活中,“时期”可以用来描述不同的生活阶段,如“学生时期”、“工作时期”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经历和教训。
诗歌:
在那个黄金时期,
梦想如星辰般璀璨,
岁月如歌,
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徜徉。
视觉联想:提到“时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老照片、历史建筑等视觉元素。 听觉联想:特定的音乐风格或历史录音也能唤起对某个时期的联想。
在不同语言中,“时期”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period”和法语中的“période”都指代一段时间。
“时期”是一个非常基础且多功能的词汇,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划分时间,无论是历史、个人经历还是文化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时期”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时】
(形声。从日,寺声。从“日”与时间有关。本义:季度;季节)。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时,四时也。 、 《释名》-四时,四方各一时,时,期也。 、 《左传·桓公六年》。注:“春夏秋也。”-谓其三时不害。 、 《孟子·篇叙》。注:“谓时曰支干五行相孤虚之属也。”-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 、 《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左传·闵公二年》-时事之征也。 、 《管子·山权数》-时者,所以记岁也。 、 《淮南子·天文》-四时者,天之吏也。 、 《尔雅·释天》。注:“道光照也。”-四时和谓之宝烛。 、 《书·尧典》。马注:“羲和四子掌四时。”-敬授人时。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左传·桓公六年》-谓其三时(指春夏秋)不害,而民和年丰也。
【组词】
时气、 时若、 时食、 时耕、 时夏、 时暑、 时景、 时禽、 时享、 时序、 时祀、 时田、 时令病、 时衣、 时芳
2.
【期】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qí)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期,会也。 、 《易·归妹》-归妹愆期。 、 《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若旬虚期于月津。 、 《礼记·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 、 《史记·留侯世家》-与老人期,后何也? 、 《世说新语·方正》-与友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