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8 12: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8 12:57:37
望风而靡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看到风就倒下,形容非常容易受到影响或屈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压力、困难或强势时,没有抵抗能力,立刻屈服或崩溃。
在文学作品中,望风而靡 常用来形容军队在战场上看到敌军就立刻溃败,或者形容个人在面对权威或困难时的软弱无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人在面对压力时的软弱表现。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的心理状态或军队的战斗力。
望风而靡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意是指军队看到敌军就立刻溃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到形容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压力时的软弱表现。
在传统文化中,望风而靡** 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缺乏勇气和坚定立场的人。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坚强和勇敢品质的推崇。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软弱和无能。在表达中,我可能会避免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人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望风而靡的态度,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坚持和勇气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风起云涌时,
望风而靡者,
不见英雄姿。
在视觉上,望风而靡 让我联想到一片倒下的麦田,风吹过时,麦穗纷纷倒下。在听觉上,我可能会联想到风吹过麦田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望风而靡 可以对应到 "flee at the first sight of trouble" 或 "crumble at the first sign of pressure",这些表达也传达了类似的软弱和无能的含义。
望风而靡 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软弱表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是以乡里长幼,望风而靡;邦国贤豪,闻名而悦服。
将士~,三四十万军马不剩得一二。
1.
【望】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远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字疑当训远视也。-望,出亡在外望其还也。 、 《玉篇》-望,远视也。 、 《礼记·内则》。注:“望视,远视也。”-豕望视而交睫腥。 、 《庄子·胠箧》-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 、 《庄子·天运》-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 《荀子·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韩非子·喻老》-扁鹊望桓侯。 、 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风烟望五津。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潭西南而望。
【组词】
望台、 望楼、 望阙、 望乞、 望国、 望睹、 望乡、 望祭、 望拜、 望祀、 望眼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靡】
(形声。从非,麻声(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引证】
《尔雅》-靡,无也。 、 《诗·小雅·采薇》-靡室靡家。 、 《诗·邶风·泉水》-靡日不思。 、 《战国策·秦策》-靡不有初。 、 《聊斋志异·促织》-靡计不施。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靡不毕现。
【组词】
靡有孑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