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7: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7:53
“以义为利”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道德原则或正义作为追求利益的基础。它强调在追求个人或集体利益时,应当遵循道德规范和社会正义,而不是仅仅为了短期的物质利益而牺牲原则。
“以义为利”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正义在个人行为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但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着道德和正义。
在**传统文化中,“以义为利”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个人在追求利益时应遵循道德规范。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被用来批判那些只顾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的行为。
这个词汇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那些为了正义和道德原则而奋斗的人物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利益诱惑时坚守原则,体现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同事和领导,他们始终坚持“以义为利”的原则,即使在面对巨大利益诱惑时也不妥协。这些人的行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我在工作中坚持道德原则。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词汇:
在利益的风暴中,我坚守以义为利,
不为浮华所动,只为心中的正义。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道德的天平上,手持正义的剑,面对着诱惑的果实。这样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以义为利”的内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与“Integrity”(正直)和“Ethics”(伦理)相对应,强调在追求利益时应保持道德和诚信。
“以义为利”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醒我在个人行为中应遵循道德原则,也鼓励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坚持正义。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明白了道德和正义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仁者~,不以利为利,故以财发身,不仁者则以身发财,菑害并至矣。
1.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引证】
《说文》-以,用也。 、 《小尔雅》-以,用也。 、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 、 《左传·定公十年》-封疆社稷是以。 、 蔡元培《图画》-纯以形式。 、 《论语》-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组词】
以手代足、 以疏间亲、 以耳为目、 以指测河
2.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