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5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51:42
想像:指在头脑中创造或构思出未曾实际存在或经历的事物、情景或概念的能力。这种能力涉及创造性思维,能够超越现实,构建出新的可能性。
想像一词源自拉丁语“imaginare”,意为“形成图像”。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imagine”,在中古英语中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含义。
在许多文化中,想像力被视为创造力和创新的源泉。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想像力常与艺术和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而在东方文化中,想像力也常被强调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
想像这个词常带有一种积极、开放和探索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性的自由。
在个人生活中,想像力帮助我构思未来的职业规划,也让我在面对困难时能够设想不同的解决方案。
诗歌:
在想像的海洋中,我自由翱翔,
每一朵浪花,都是新的篇章。
想像这个词让人联想到广阔的天空、无垠的海洋,以及悠扬的音乐,这些都能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不同语言中,想像的对应词汇如英语的“imagine”、法语的“imaginer”等,都强调了创造和构思的能力。
想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个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也与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想像力是推动创新和理解复杂概念的关键。
1.
【想】
(形声。心形相声。本义:想念;怀念;羡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想,冀思也。 、 杜甫《客居》-览物想故国。 、 苏轼《念奴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组词】
想似、 想思
2.
【像】
(形声。从人,从象,象亦声。本义:相貌相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然韩非之前只有象字,无像字。韩非以后小篆即作像。许断不以象释似,复以象释像矣。系辞曰,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又曰,象也者,像也。…盖象为古文,圣人以像释之。虽他本像亦作象。然郑康成、王辅本非不可信也。凡形像、图像、想像字皆当从人,而学者多作象,象行而像废矣。”-像,似也。 、 《荀子·富国》-影之像形也。 、 林觉民《与妻书》-女必像汝,我心甚慰。 、 清·李渔《闲情偶寄》-以情乃一人之情,说张三要像张三,难通融于李四。 、 老舍《黑白李》-脸上处处像他哥哥,可是那种神气又不完全像他的哥哥。
【组词】
像形、 像似、 像形奇名、 像煞、 像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