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5: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5:21
惰行(duò xí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缓慢或不积极地行进。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缺乏动力或效率的状态,特别是在行动或工作方面。
在文学作品中,惰行可能用来形容人物的懒散或不积极的态度,如“他每天都是惰行于工作,毫无进取心。”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工作态度,如“你这样惰行下去,迟早会被淘汰。”在专业领域,特别是在管理或生产领域,惰行可能指生产效率低下或工作流程缓慢。
惰行这个词源于汉语,由“惰”和“行”两个字组成。其中,“惰”意为懒惰,“行”意为行动或行进。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更多是在现代汉语中使用,特别是在描述工作态度或效率时。
在现代社会,惰行常常被视为一种负面特质,特别是在强调效率和竞争的环境中。它可能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评价有关,被认为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惰行这个词给人一种消极和低效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懒惰、无所作为的形象,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
在个人经历中,惰行可能与某次工作或学习中的拖延行为有关。例如,曾经因为惰行而错过了重要的截止日期,从而意识到需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
在诗歌中,惰行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缓慢流逝:
时光惰行于指尖, 岁月无声,梦渐远。
惰行可能让人联想到缓慢的钟表声或懒洋洋的午后阳光,给人一种慵懒和放松的感觉。
在英语中,惰行可以对应为“slack”或“dragging one's feet”,虽然这些词汇在语境和用法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一种缓慢或不积极的状态。
惰行这个词在描述个人或组织的工作态度和效率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注意避免懒散和拖延,保持积极和高效的工作状态。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惰行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评价他人。
1.
【惰】
(形声。从心,隋省声。本义:不恭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惰,不敬也。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滕成公来会葬,惰而多涕。 、 宋·苏轼《教战守策》-今者治平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
【组词】
惰傲、 惰慢、 惰肆、 惰骄、 惰偷
2.
【行】
(会意。从彳,从亍。本义:走路,行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行,人之步趋也。 、 《广雅》-行,往也。 、 《易·复》-中行独复。 、 《诗·邶风·击鼓》-我独南行。 、 《诗·小雅·大东》-行彼周行。 、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 、 蔡邕《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谓所居为行在所。 、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庄子·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 《后汉书·列女传》-羊子尝行路。 、 《世说新语·自新》-行数十里。 、 明·魏禧《大铁椎传》-与偕行。
【组词】
出行、 远行、 行三坐五、 行学、 行行、 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