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2:4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2:44:14
词汇“敛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敛”和“束”。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敛束”进行深入分析。
“敛束”字面意思是收敛、约束。其中,“敛”意味着收集、收缩,而“束”意味着捆绑、限制。结合起来,“敛束”通常指控制自己的行为或情感,使其不外露或不超出一定范围。
“敛”和“束”都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敛束”这个复合词,用以表达更为具体的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敛束”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和“礼”有关,强调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的适度与和谐。
“敛束”给人一种稳重、成熟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自律和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在个人生活中,学会“敛束”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和诱惑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敛束情感如秋水,波澜不惊映月明。”
想象一个人在繁忙的街道上,尽管周围喧嚣,他却敛束着自己的情绪,面无表情地行走,这种场景可以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对比和听觉上的静谧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train”或“control”,但“敛束”更强调内在的自我约束和收敛。
“敛束”是一个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也反映了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敛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语言的细腻之处,提升沟通的艺术。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束】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束,缚也。 、 《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束帛戋戋。 、 《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束帛俪皮。 、 《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 、 《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 、 《论语》-自行束脩以上。 、 《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
【组词】
束刃、 束刍、 束戈卷甲、 束手、 束火,束炬、 束手束脚、 束竹、 束杖、 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