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7:2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7:28:47
词汇“史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史策”字面意思是指记录历史的书籍或文献,特别是指官方编纂的历史记录。它由“史”和“策”两个字组成,“史”指历史,“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记录或编纂。
在古代**,“史策”通常指的是官方编纂的历史书籍,如《史记》、《汉书》等。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代历史的权威记录。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现代人更倾向于使用“历史书”或“历史文献”。
“史策”这个词汇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史”字自古以来就有记录历史的含义,“策”字在古代有记录、编纂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史策”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被更具体的词汇如“历史书”所替代。
在**传统文化中,历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学科,官方编纂的历史书籍被认为是权威的,因此“史策”在古代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它不仅是历史研究的资料,也是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工具。
对于历史学者和爱好者来说,“史策”可能唤起一种对历史深沉和权威的敬畏感。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学者在昏暗的灯光下研究古籍的场景。
由于“史策”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使用“史策”这个词来增加诗歌的古风和权威感:
翻开尘封的史策,
字里行间,岁月流转。
王朝更迭,英雄辈出,
历史的篇章,永不褪色。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色古香的房间里,手持毛笔,面前摊开着一本厚重的“史策”,窗外是古树和流水,这样的场景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学术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历史记录”或“编年史”,如英文中的“chronicle”或“historical record”。
“史策”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历史观念和文化传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可能不会频繁使用它,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增加我们对语言多样性和历史深度的认识。
1.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引证】
《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史,记事者也。 、 《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矧大史友内史友。 、 《易·巽》-用史巫纷若。 、 《礼记·聘礼记》-辞多则史。 、 《礼记·曲礼》-史载笔。 、 《谷梁传·宣公二年》-史狐书贼。 、 《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
2.
【策】
(形声。从竹,朿(cì)声。“朿”,指带有芒刺的植物,作“策”的声符,同时兼表字义。本义:竹制的马鞭(头上有尖刺))。
同本义。引申为驾驭马匹的工具,包括缰绳之类。
【引证】
《考工记·舟人》-軓前十尺而策半之。 、 《礼记·曲礼》-则仆执策立于马前。 、 《左传·文公十三年》-绕朝赠之以策。 、 《左传·襄公十七年》-左师为已短策。 、 《汉书·王褒传》-伤吻敝策。 、 《战国策·赵策》-齐闵王将之鲁,夷维子执策而从。 、 唐·韩愈《杂说》-执策而临之。 、 汉·贾谊《过秦论》-振长策而御宇内。
【组词】
策辔、 策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