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23: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23:52:56
“凌霜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霜降时节依然傲立不倒的人或物。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坚强不屈、能够抵御寒冷和困难的人或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凌霜侯”常被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赞扬某人在困难面前的坚强态度。在专业领域,如农业或植物学,它可能用来描述某些植物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同义词:傲霜、坚韧、不屈、顽强 反义词:软弱、屈服、脆弱、易折
“凌霜侯”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凌”意为超越、克服,“霜”指寒冷的霜降,“侯”在这里是一种尊称,表示高贵或杰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那些在逆境中表现出色的人或物。
在文化中,“凌霜侯”常被赋予积极的意义,象征着坚韧不拔和顽强生存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史和文学中被广泛赞颂,尤其是在描述英雄人物或民族精神时。
“凌霜侯”这个词给我带来一种坚强和勇敢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逆境中依然坚持自己信念和目标的人,这种精神激励我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韧。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位老师,他在面对家庭和个人生活的重重困难时,依然坚持教学和研究,他的坚韧和毅力让我深受感动,我觉得他就像一位真正的“凌霜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凌霜侯”:
在寒风中挺立,
凌霜侯的身影,
不屈的灵魂,
在冰雪中绽放。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片被霜覆盖的田野上,一株孤独的树木傲然挺立,它的枝条在寒风中摇曳,但依然坚强。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凌霜侯”的坚韧形象。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urvivor”或“tough”,但这些词汇缺乏“凌霜侯”所蕴含的诗意和尊贵感。
通过对“凌霜侯”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汉语中的丰富含义和文化价值。这个词不仅描述了一种物理上的坚韧,更象征了一种精神上的不屈。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词汇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联想,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凌】
(形声。从仌(bīng,冰,夌líng)声。本义:冰)。
同本义。
【引证】
孟郊《寒江吟》-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组词】
凌冰、 凌灾、 凌床、 凌室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
3. 【侯】 ——“闽侯”(Mǐnhòu):中国东南部福建省的一个县,东邻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