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2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23:17
词汇“扰惑”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扰”和“惑”。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扰惑”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扰惑”字面意思是指扰乱和迷惑,通常用来描述某事物或行为导致他人心智混乱、困惑不解的状态。
“扰”字古汉语中已有扰乱之意,“惑”字则指迷惑、不解。两个字组合成“扰惑”,强调了混乱和迷惑的双重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扰惑”可能与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相对立,强调避免不必要的混乱和迷惑。
“扰惑”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不安和不确定的状态。联想上,可能会想到迷雾、混乱的思维或复杂的局面。
在个人经历中,“扰惑”可能出现在面对复杂问题或人际关系时,感到难以理清头绪。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扰惑”来描绘一种迷离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光扰惑,
心随风起,思绪难捉。
视觉上,“扰惑”可能让人联想到迷雾中的景象或混乱的线条。听觉上,可能是嘈杂的声音或难以理解的对话。
在英语中,“扰惑”可以对应为“confuse”或“bewilder”,虽然意思相近,但“扰惑”更强调了扰乱和迷惑的双重性。
“扰惑”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描述心智混乱的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扰惑”有助于更精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思维状态。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应用场景。
1.
【扰】
(形声。从手,擾省(yōu)声。本义:搅扰;扰乱)。
同本义。
【引证】
《玉篇》-扰,扰乱也。 、 《左传·襄公四年》-各有攸处,德用不扰。 、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失其道,豪杰并扰。 、 《三国志·吴主传》-当农桑时,以役事扰民者,举正以闻。 、 《广东军务记》-(逆夷)不敢复行兹扰。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大惊扰。
【组词】
扰搅、 扰怨、 扰紊、 扰逼、 扰累、 扰习、 扰夺、 扰民
2.
【惑】
(形声。从心,惑声。本义:疑惑,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内惑于郑袖。 、 唐·李朝威《柳毅传》-为奴婢所惑。
【组词】
惑眩、 惑疾、 惑变、 惑易、 惑志、 惑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