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05
征求:动词,意指公开寻求意见、建议或物品。它通常涉及向他人请求帮助、信息或特定物品的过程。
征求一词源自汉语,由“征”和“求”两个字组成。“征”有征集、征召之意,“求”则表示寻求、请求。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常用于官方征集物品或人才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征求常与集体主义和谦逊的美德联系在一起,强调在决策过程中听取多方意见的重要性。
征求一词给人以开放、包容和寻求合作的印象。它鼓励人们参与和贡献,同时也体现了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在团队项目中,我经常征求团队成员的意见,以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这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征求每一朵浪花的智慧,汇聚成思想的波涛。”
征求可以联想到一个开放的论坛或会议,人们围坐在一起,积极发言和交流。视觉上,这可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景,听觉上则是各种声音的交织。
在英语中,征求可以对应为“solicit”或“seek”,虽然意思相近,但“solicit”更多用于法律或商业语境,而“seek”则更为通用。
征求是一个多功能且富有深度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实用性,还反映了文化中对合作和集体智慧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灵活运用征求能够增强沟通的有效性和深度。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求】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
【引证】
《汉书》-乐正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