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9:29
词汇“[没平仄]”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存在,它不是一个已知的词汇或短语。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构成元素“没平仄”来进行分析,假设它是一个创造性的表达或特定领域的术语。
“没平仄”由三个汉字组成:“没”通常表示否定或缺乏,“平仄”是**古典诗歌中的音律概念,指的是声调的平缓与升降。因此,“没平仄”可以理解为“没有遵循平仄规律”的意思,即不符合古典诗歌的声调规则。
在文学领域,特别是在古典诗歌的研究和创作中,“没平仄”可能用来批评某作品不符合传统的声调搭配规则。在口语或现代文学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不遵循传统或规则的事物。
由于“没平仄”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谈起。它可能是某个特定群体或个人创造的术语。
在**文化中,古典诗歌的平仄规则是诗歌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没平仄”可能被视为对传统美学的一种挑战或背离。
这个词汇可能引起对传统与现代、规则与自由之间张力的思考,可能激发对创新与守旧之间平衡的探讨。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古典诗歌的创作或鉴赏,可能会遇到对“没平仄”作品的讨论,这可能涉及到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个人表达自由的权衡。
在创作一首现代诗时,可以故意不遵循平仄规则,标题为“没平仄的诗”,以此来探讨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结合古典诗歌的朗诵视频,可以展示“没平仄”与“合平仄”作品在听觉上的对比,从而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在其他语言和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平仄”的概念,因此“没平仄”这个词汇可能不具备跨文化的普遍性。
“没平仄”作为一个假设的词汇,展示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特定术语的文化背景和语境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更准确和深入地交流和创作。
1.
【没】
(会意 表示入水有所取。本义:沉没水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没,沉也。 、 《庄子·列御寇》-其子没于渊。 、 《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 《庄子·大宗师》-梦为鱼而没于渊。 、 《世说新语·自新》-或浮或没。 、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浅草才能没马蹄。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水不没顶。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没水而死。
【组词】
沉没、 淹没、 没胫、 没不煞、 没溺、 洪水没过了大坝;没漂、 没石
2.
【平】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平,语平舒也。 、 《诗·小雅·伐木》-终和且平。 、 《素问·调经论》-神气乃平。
【组词】
平典、 平度、 平气、 平远、 平愉、 平睦
3.
【仄】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仄,侧倾也。 、 《周礼·考工记·车人》-行山者仄輮。 、 《汉书·息夫躬传》-众畏其口,见之仄目。 、 《管子·白心》-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 《后汉书·光武纪》-每旦视朝,日仄乃罢。
【组词】
仄歪、 仄日、 仄席、 仄起、 仄目、 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