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0:09
“枕麹藉糟”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酒曲和酒糟作为枕头。这个成语比喻人沉溺于酒色,生活放纵无度。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沉迷于酒色、不务正业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讽刺或批评某人的生活方式。在专业领域,如文学批评或历史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某个时期的社会风气或个人行为。
同义词:沉湎酒色、放荡不羁、荒淫无度 反义词:节制有度、清心寡欲、勤勉自律
“枕麹藉糟”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酒文化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能有所变化,但其核心意义——形容人过度沉迷于酒色——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酒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但过度饮酒往往被视为不良行为。这个成语反映了社会对过度放纵的批评态度,尤其是在儒家文化强调节制和自律的背景下。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消极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放纵、堕落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可能影响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评价,尤其是在道德和品行方面。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描述那些因过度饮酒而影响工作和生活的人。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因为经常醉酒而失去工作,我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
在诗歌中,可以将“枕麹藉糟”融入描述一个放纵的夜晚:
月下独酌,枕麹藉糟,
醉眼朦胧,梦回唐朝。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醉汉躺在酒糟堆中,周围散落着酒瓶和酒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酒馆的喧闹声和醉汉的胡言乱语。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a life of debauchery”或“indulging in excess”,都表达了类似的放纵和过度享乐的概念。
“枕麹藉糟”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含义,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还反映了社会对这种行为的评价。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成语对于把握文化内涵和语言的细微差别至关重要。
奋髯踑踞,枕麹藉糟。
1.
【枕】
(形声。从木。本义:枕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枕,卧所荐首也。 、 《诗·陈风·泽陂》-辗转伏枕。 、 《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险且枕。 、 《战国策》。-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组词】
枕上之花、 枕箱、 枕山、 枕中术、 枕中书
2. 【麹】 人名用字。 同: 麴
3.
【藉】
(形声,从艸,籍声。本义:作衬垫的东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藉之为言席也。-藉,祭藉也。 、 《仪礼·士虞礼》-藉用苇席。 、 《列子·黄帝》-藉乃燔林。 、 《周礼·大行人》-缫藉九寸。 、 《易·大过》-藉用白茅,无咎。 、 《礼记·曲礼》-执玉,其有藉者则裼,无藉者则袭。
4.
【糟】
(形声。从米,曹声。从米,与制酒有关。本义:古指未漉清的带滓的酒。后指酒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糟,酒滓也。 、 《周礼·酒正》。注:“糟,醫酏之不醫者,醫者曰清。”-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醫酏糟。 、 《礼记·内则》。注:“糟,醇也。”-稻醴清糟。 、 《墨子·公输》-邻有糠糟。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何不餔其糟。
【组词】
糟鼻子、 糟油、 糟魄、 糟坛、 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