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2:29
词汇“漏夺”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信息中提取和推断。
“漏夺”的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遗漏或夺取”,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出现。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专业领域(如法律、历史文献)中出现,用以描述遗漏或夺取某物的情况。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强行构造,可能是: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历史不详。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频率降低。
在古代文献中,“漏夺”可能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中的遗漏或夺取行为,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在古文中,它可能与战争、政治斗争等严肃主题相关联。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将其融入到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中可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和构造。例如: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在古文中,它可能与战争、政治斗争等严肃主题相关联,可能与古代战争的场景、声音相关。
由于“漏夺”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不详。
“漏夺”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其使用和理解需要结合特定的语境和历史背景。在现代汉语中,它可能不会经常出现,但在学和研究古文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深度。
1.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