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35: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5:46
“来迟”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到达或出现的时间比预期或规定的时间晚。基本含义是描述某人或某事未能按时到达或发生。
“来迟”由“来”和“迟”两个字组成,其中“来”表示到达,“迟”表示晚。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基本含义没有太大变化。
在**文化中,守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此“来迟”有时会被视为不礼貌或不负责任的行为。在某些正式场合,迟到可能会受到一定的责备。
“来迟”通常会给人带来一种焦虑或失望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在等待重要**或人物时。它也可能引发对时间管理和计划安排的反思。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因为错过公交车而迟到,那种匆忙和焦虑的感觉至今难忘。这种经历让我更加重视时间管理。
在诗歌中,“来迟”可以用来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春风来迟,花未开,
岁月匆匆,人已老。
在英语中,“来迟”可以对应为“arrive late”或“be late”。不同文化对迟到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西方国家,迟到可能被视为更常见的情况,而在东方文化中,迟到可能被视为更不礼貌的行为。
“来迟”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非常常见,它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时间概念,还蕴含了文化、情感和社会背景的复杂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情感。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迟】
(形声。本义:慢慢走)。
同本义。泛指慢。
【引证】
《说文》-迟,徐行也。 、 《广雅》-迟,缓也。 、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诗·邶风·谷风》-行道迟迟。 、 《易·归妹》-迟归有待。 、 《荀子·宥坐》-陵迟故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组词】
迟徐、 迟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