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2: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2:35
“来龙”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不是一个单独使用的词汇,而是作为“来龙去脉”这个成语的一部分出现。成语“来龙去脉”字面意思是山脉的走势,比喻事情的前因后果或事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在文学中,“来龙去脉”常用于描述复杂情节的发展,帮助读者理解故事的深层逻辑。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简化为“来龙”来询问事情的背景或原因。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历史研究中,这个词汇用于详细探讨**或决策的背景和影响。
同义词:前因后果、始末、经过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连续和完整的过程,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来龙去脉”源自**古代风水学,原指山脉的走向,后来被引申为描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这个成语的使用在明清时期开始普及,至今仍是中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来龙去脉”强调对事物全面和深入的理解,这与人重视整体性和连续性的思维方式相符。在社会交往中,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社交技能。
“来龙去脉”给人一种清晰和有序的感觉,它帮助人们在复杂的信息中找到逻辑和秩序。这种表达方式也常常与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联系在一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来龙去脉”来帮助他人理解复杂的情况,比如在解释一个项目的复杂性或者一个**的历史背景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史的来龙去脉,如山脉连绵,每一转折,皆是时间的诗篇。”
视觉上,“来龙去脉”可以联想为山脉的连续起伏,形成一幅连绵不断的画面。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讲述故事时平稳而有节奏的语调,如同山脉的起伏一样连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ins and outs”,意指事情的细节和复杂性,但不如“来龙去脉”那样强调起源和发展。
“来龙去脉”这个词汇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复杂的情况。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全面性和连续性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是非常重要的。
1.
【来】
慰劳。
【引证】
《说文》-勑,劳也。从力,來声。字亦作俫。 、 《诗·郑风·女曰鸡鸣》。高亨注:“来,借为勑。”-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 《汉书·平当传》-劳俫有意者。 、 《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 《诗·魏风·硕鼠》-莫我肯勑。 、 《韩非子·王道》-贤者勑其材。
2.
【龙】
(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同本义。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引证】
《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 《易·乾》-飞龙在天。 、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 《孔子家语·执辔》-甲虫三百有六十,而龙为之长。 、 刘向《新序·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
【组词】
龙工、 龙公、 龙渊、 龙章、 龙蛇、 龙文、 龙伯、 龙沼、 龙旌凤翣、 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