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4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46:57
“勇男蠢妇”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勇敢的男子和愚蠢的妇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在某种情境下,男性表现出勇敢或果断,而女性则显得愚蠢或不明智。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描绘特定的角色特征或对比两种不同的性格。在口语中,它可能带有贬低女性的意味,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使用时需要谨慎,以免引起性别歧视的争议。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见,因为它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和性别偏见。
这个成语的词源不太明确,但它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男性被期望表现出勇敢和果断,而女性则被期望温柔和顺从。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这个成语可能引起对性别歧视的反感,尤其是在强调性别平等的现代社会。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旧时代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
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这个成语,以免冒犯他人或传达错误的性别观念。
在创作中,可以尝试用更中性和平等的词汇来替代这个成语,以避免性别歧视的嫌疑。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不同性别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强调性别平等和多样性。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存在类似的成语或表达,但它们的使用和接受程度可能因文化而异。
“勇男蠢妇”这个成语反映了传统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但在现代社会中,应避免使用这种带有性别歧视色彩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应更加注重性别平等和尊重多样性。
宝玉素昔最厌勇男蠢妇的,今日却如何又命这两个婆子进来?其中原来有个原故。
1.
【勇】
(本作勈,或作恿。形声。从力,甬(yǒng)声。从力,与力气有关。本义:果敢,胆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勇,气也。 、 《诗·小雅·巧言》-无拳无勇。 、 、 《墨子经上》-勇志之所以敢也。 、 《国语·周语》-勇,文之帅也。 、 《左传·昭公二十年》-知死不辟,勇也。 、 清·林觉民《与妻书》-勇于就死。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若素名勇。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兴甚勇。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勇而多艺。
【组词】
忠勇、 英勇、 勇悍、 勇烈、 勇夫、 勇功、 勇沉、 勇果
2.
【男】
(会意。从田,从力。表示用力(一说指耒)在田间耕作。本义:男人,与“女”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男,丈夫也。从男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 、 《诗·小雅·斯干》-乃生男子。 、 《诗·大雅·思齐》-则百斯男。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男女奔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组词】
男事、 男夫、 男圻、 男教、 男德、 男权
3.
【蠢】
(形声。本义:昆虫慢慢地爬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蠢,虫动也。 、 《诗·小雅·采芑》-蠢尔蛮荆。 、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今王室实蠢蠢焉。 、 左思《吴都赋》-万物蠢生。
【组词】
蠢动;蠢蠢
4.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