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2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26:24
词汇“弓冶”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弓冶”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因为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在古代汉语中,“弓”通常指的是一种射箭的工具,而“冶”则与冶炼金属有关。将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意味着与制造弓箭或金属加工有关的活动。
由于“弓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如果出现这个词,可能与军事、工艺或历史**有关。
由于“弓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具体的例句。如果要在句子中使用,可能是:
由于“弓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直接的同义词或反义词。如果非要寻找,可能与“弓箭制造”或“金属加工”相关的词汇可以作为同义词。
“弓”和“冶”在古代汉语中都有明确的意义,但将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弓冶”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这个词可能是某个特定文献或方言中的用法,但在标准汉语中并未广泛流传。
在古代社会,弓箭是重要的军事装备,冶炼技术则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弓冶”可能与古代的军事和工艺文化有关。
对于现代人来说,“弓冶”可能带来一种古老、神秘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古代的战争、工艺和历史。
由于“弓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遇到或使用这个词汇。
在创作中,可以将“弓冶”用于描述古代的工艺场景或战争场面,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神秘感。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古代弓箭制造或金属冶炼的场景,带来视觉上的古老工艺美感。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弓冶”的词汇,但与弓箭制造和金属加工相关的词汇在不同文化中都有存在。
“弓冶”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其学和分析更多是对古代汉语和文化的一种探索。在现代语言学和表达中,它的重要性不大,但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有一定的价值。
1.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
2.
【冶】
(形声。从冫(古“冰”字),台(yí)声。以冰融化解释金属销熔。段玉裁:“冰之融如铄金然,故炉铸亦曰冶。”本义:销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冶,销也。 、 《三苍》-冶,销铄也。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 、 《史记·平淮书》-冶铸煮盐。
【组词】
冶铸、 冶锻、 冶人、 冶工、 冶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