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9:5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9:50:44
“弓上弦,刀出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弓已经拉上了弦,刀已经从鞘中拔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情况非常紧张,战斗或冲突一触即发。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战争的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紧张或即将爆发的情况。
在**文化中,这个成语常与战争、冲突和紧张局势联系在一起。它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用以形容各种紧张状态。
这个成语给人以紧张、紧迫和即将爆发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冲突的激烈,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即将迎接挑战的兴奋感。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即将到来的紧张**,如重要的考试、关键的谈判或紧张的比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弓上弦,刀出鞘,夜风中,战鼓声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战场上的士兵们准备战斗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激烈的音乐来增强这种紧张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t the ready”或“on the brink of war”,虽然不如“弓上弦,刀出鞘”那样形象生动,但也传达了类似的紧张氛围。
“弓上弦,刀出鞘”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表达,能够形象地传达紧张和即将爆发的状态。它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个值得深入学*和掌握的成语。
一个个弓上弦,刀出鞘,支更坐夜。
~,人马悄悄转过宋营。
1.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
2. 【上】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 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
3.
【弦】
(会意。左为“弓”,右为“丝”。弓弦是用丝做成的。本义:弓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弦,弓弦也。从弓,象丝轸之形。 、 《文选·王文宪集序》-无待韦弦。 、 《韩非子·观行》-故佩弦以自急。 、 《淮南子·人间训》-引弦而战。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抚弦登陴。
【组词】
弦箭、 弦栝
4.
【刀】
(象形。小篆字形,象刀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古代兵器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刀,兵也。象形。 、 《释名》-刀,到也,以斩伐到其所乃击之也。 、 唐·崔国辅《从军行》-刀光照塞月,阵色明如昼。
【组词】
刀枪;刀兵;刀瘢
5.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6.
【鞘】
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
【引证】
房玄龄《晋书》-长鞘马鞭击左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