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3: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3:49
词汇“[弓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来分析这个词汇,假设它是一个合成词,由“弓”和“兆”两个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假设“弓兆”可以理解为某种与弓相关的预兆或征兆,或者是指与弓相关的某种***现象。
由于“弓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与弓箭相关的神秘或预示性的**。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会被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讨论中。
由于“弓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如果它是一个虚构的词汇,那么它的含义和用法将完全取决于创作者的意图。
在古代社会,弓箭是重要的武器,与弓相关的预兆可能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在现代社会,这样的词汇可能只在特定的文化或历史研究中出现。
由于“弓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弓兆”作为一个神秘的元素,融入到故事或诗歌中,用以描述某种预示未来的神秘现象。
由于“弓兆”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无从比较。
通过对“弓兆”这个假设词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词汇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词汇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丰富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1.
【弓】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后变成现在的“弓”字。“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本义:射箭或打弹的器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弓,兵也,所以发矢。 、 《正字通》-弓,揉木而弦之以发矢。 、 《楚辞·九歌·国殇》-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韩非子·扬权》-毋弛而弓,一栖两雄。 、 汉·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唐·杜甫《兵车行》-行人弓箭各在腰。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组词】
弓手、 弓壶、 弓号、 弓剑、 弓箕
2.
【兆】
(象形。大篆字形像龟甲受灼所生的裂痕。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同本义。
【引证】
、 《周礼·大卜》-掌三兆卜之法。 、 《淮南子·本经》-不占卦兆。 、 《史记》-卜之龟,卦兆得大横。
【组词】
兆象、 兆文、 兆卦、 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