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6:4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6:44:06
“格天彻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格”指探究、研究,“天”指天空、宇宙,“彻”指彻底、透彻,“地”指地面、大地。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探究事物的本质,深入到最根本的程度,形容研究或理解得非常透彻和深入。
在文学作品中,“格天彻地”常用来形容人物对知识的追求或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如“他对数学的探索格天彻地,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科学研究、哲学探讨等,它可以用来形容研究者的深入和彻底。
同义词:深入浅出、透彻、深刻、精辟 反义词:肤浅、表面、粗浅、浅显
同义词中,“深入浅出”强调的是既能深入理解又能简单表达,而“格天彻地”更侧重于深入探究的彻底性。反义词则反映了与“格天彻地”相反的浅尝辄止或表面化的理解。
“格天彻地”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古代**人对宇宙和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形容深入探究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一直被视为重要的品质。因此,“格天彻地”这个成语在鼓励人们深入学和研究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的是对知识的尊重和对问题的认真态度。它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在学术研究中,我经常需要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时“格天彻地”这个成语就成为了我追求的目标和自我激励的口号。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格天彻地寻真理,星辰大海皆课堂。”这样的表达不仅展示了成语的含义,还增添了诗意和想象力。
想象一位学者在深夜的书房中,灯光下他的身影显得格外专注,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与“格天彻地”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翻书声、笔触纸面的沙沙声,这些都是深入思考的背景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delve into the depths”或“probe to the core”,它们都传达了深入探究的意味,但“格天彻地”更具有汉语的韵味和深度。
“格天彻地”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还提醒我在学和研究中要保持深入和彻底的态度。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价值。
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1. 【格】
2.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3.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