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0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05:57
“格不相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格格不入”,形容事物之间相互抵触,不能融合在一起。基本含义是指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或不协调,无法和谐共存。
在文学作品中,“格不相入”常用来形容人物性格、思想或行为与周围环境或他人之间的冲突。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两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分析个体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冲突。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程度和具体情境的不同。例如,“不合时宜”更强调时间上的不合适,而“不协调”则更侧重于事物之间的不和谐。
“格不相入”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汉语中的“格格不入”,其演变过程相对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
在**传统文化中,和谐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因此“格不相入”往往被视为一种负面的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来批评那些与主流价值观或社会规范不符的行为或思想。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冲突和矛盾。在表达时,它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那些不和谐的情境。
在我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一些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这时“格不相入”这个词汇就非常有用,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这种矛盾。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现代的都市里,古老的钟声格格不入,回荡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寻找着失落的和谐。”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古老的钟楼矗立在现代化的城市中心,显得格格不入。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老钟声与现代交通噪音的冲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place”或“out of sync”,它们在含义上与“格不相入”相似,但具体用法和语境可能有所不同。
“格不相入”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那些不和谐的情境。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词汇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1. 【格】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