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1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0:06
“乡土难离”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难以离开自己的家乡或故土。它表达了一种对家乡深厚的情感依恋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乡土难离”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文学,特别是在描述离乡背井的诗人和文人的作品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表达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在**文化中,“乡土难离”体现了对家族和土地的传统依恋,这种情感在春节等传统节日中尤为明显,许多人会不辞辛劳地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温馨的家乡、熟悉的风景和亲人的笑脸。它唤起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我在外地工作或学*时,总会感到一种乡土难离的情感,尤其是在节日或特殊日子里,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是故乡明,乡土难离情。”
看到这个词,我可能会联想到家乡的田野、河流和炊烟,听到家乡的方言和儿时的歌谣。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homesickness”,但它更多指的是对家的思念,而不特指对家乡土地的依恋。
“乡土难离”这个词深刻地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情感依恋,它在文学和社会学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了解和使用这个词,不仅丰富了我的语言表达,也加深了我对家乡情感的理解。
有人去乡土,离六亲。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3.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
4.
【离】
(形声。从隹(zhuī),表示与鸟类有关,离声。“离”是“鹂”的本字,因而声符亦兼表字义。本义:鸟名。即黄鹂,也称仓庚,鸣声清脆动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离,离黄仓庚也。 、 《易·说卦》-離为雉、九家,離为鸟,为飞、为鹤、为黄。 、 《颜氏家训》-离则配禹。 、 《诗·邶风·旌丘》-流離之子。 、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