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1:07
“乡啬夫”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字面意思是指在乡村中负责管理财务、征收赋税的小官吏。其中,“乡”指的是乡村,“啬夫”则是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负责财务和赋税的管理。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乡啬夫”常被提及,用以描述乡村社会的管理结构和官员职责。在口语中,这一词汇已不常用,但在历史学、古代文学研究等专业领域,仍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术语。
“乡啬夫”一词源于古代**的官制体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官职逐渐消失,但在历史文献中仍被用作研究古代社会结构和官制的重要词汇。
在古代社会,乡啬夫是连接中央政府与乡村社会的重要纽带,其职责的履行直接影响乡村的稳定和农民的生活。这一官职体现了古代社会的地方自治和中央集权相结合的特点。
对于现代人来说,“乡啬夫”可能带有一种历史遥远和官制复杂的联想。在情感上,可能会引发对古代社会结构和官员职责的好奇和探究。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我曾遇到“乡啬夫”这一词汇,通过对其职责和作用的研究,更深入地理解了古代乡村社会的管理模式。
在创作一篇关于古代乡村生活的短篇小说时,我可能会使用“乡啬夫”这一角色,描述其在乡村中的日常工作和与村民的互动,以此展现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想象一幅古代乡村的画面,乡啬夫在村头的小屋中忙碌,村民们排队缴纳赋税,这样的场景可能会引发一种古朴、宁静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官职可能被称为“村长”、“地方法官”等,但具体的职责和地位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乡啬夫”这一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古代*社会的结构和官制。这一词汇不仅是历史研究的工具,也是连接现代与古代文化的桥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视野。
1.
【乡】
(会意。据甲骨文,像二人对食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两个人相向对坐,共食一簋的情状。本义是用酒食款待别人,是“饗”的古字)。
“乡”假借为行政区域名。
【引证】
《说文》-乡,国离邑民所封乡也。啬夫别治封圻之内六乡六卿治之。 、 《周礼·大司徒》。注:“万二千五百家。”-五州为乡。 、 《广雅》-十邑为乡,是三千六百家为一乡。 、 《礼记·王制》-习乡尚齿。 、 《庄子·逍遥游》-行比一乡。 、 《左传·庄公十年》-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啬】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lǐng)是仓库。本义:收获谷物)。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嗇)此字本训当为收谷,即穑之古文也。转注为爱濇之义,或借为濇。 、 《礼记·郊特牲》-腊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 《仪礼·觐礼》-啬夫承命。 、 《仪礼·夏小正》。按,重农事也。-王狩,啬人不从。 、 《仪礼·特牲礼》。注:“啬者,农力之成功。”-主人出,写啬于房。 、 《礼记·郊特牲礼》。疏:“种曰稼,敛曰啬。”-主先啬而祭司啬也。 、 《史记·殷本纪》-舍我啬事。 、 《仪礼·少牢礼》。注:“收敛曰啬。”-啬黍。 、 《汉书·成帝纪》-服田力啬。
【组词】
啬事、 啬夫、 啬黍
3.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