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15: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15:40
散吏:指没有固定职务或官职较低的官员,通常指那些不担任重要职务,或者在官场中地位较低、权力较小的官员。
散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散”指分散、不集中,“吏”指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指那些没有固定职务或官职较低的官员。
在**古代社会,官场等级森严,散吏往往处于官场的底层,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相对较差,政治影响力有限。这种社会背景使得散吏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角色,用以反映官场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
散吏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无奈和失意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官场中挣扎、不得志的人物。它也可能引发对社会阶层和权力结构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类似散吏的角色,他们在组织中地位不高,但仍然努力工作,希望能够得到认可和提升。
在诗歌中,可以将散吏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一种超脱和淡泊的情怀:
散吏独行山水间, 心随云卷云舒闲。 官场名利皆浮云, 唯有清风明月伴。
散吏的形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服饰,以及他们在官场中的种种场景。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位穿着朴素的官员,行走在古老的街道上。听觉上,可能伴随着古筝或笛子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古朴而悠远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散吏”的词汇,但类似的官职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如欧洲中世纪的低级贵族或官员。
散吏这个词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结构,同时也揭示了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提醒我们关注那些在组织中地位不高但仍然努力工作的人。通过对这个词的学*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语言的深层含义,丰富我们的表达和思考。
1.
【散】
(本义:分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散,杂肉也。 、 《后汉书·华陀传》-漆叶青黏散。谓药,石为屑杂和也。 、 《庄子·人间世》。注:“不在可用之数曰散木。”-散木也。 、 汉·贾谊《过秦论》-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组词】
乌云散了;四散、 散盘、 散走、 散佚、 散没、 散众、 散亡、 散叛、 散流、 散涣
2.
【吏】
(会意。甲骨文。从手(又),从中。以手持中。有人认为中为笔。“吏”、“事”、“使”古同字。本义:官吏)。
官员的通称。汉以后,指低级官员或吏卒。
【引证】
《说文》-吏,治人者也。 、 《汉书·景帝纪》-吏者,名之师也。 、 《汉书·惠帝纪》-吏所以治民也。 、 《管子·朋法》-吏者,民之所悬命也。 、 《左传·成公二年》。注:“二三公也。”-王使委于三吏。 、 《国语·周语》-百吏庶民。 、 《战国策·齐策》-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韩诗外传》-据法守职不敢为非者,人吏也。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 方苞《狱中杂记》-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组词】
吏势、 吏议、 吏司、 吏兵、 吏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