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4:03
[口白]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口头表达的内容,即说话时的直接表述。在戏剧、电影或电视剧中,口白特指演员在表演时直接向观众说出的台词,这些台词通常不包括在剧本的对话部分,而是用来解释情节、背景或角色的内心活动。
[口白]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口”和“白”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口”指嘴巴,“白”指清晰、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于戏剧和电影领域,指代那些直接向观众传达信息的台词。
在**传统文化中,口白在戏剧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京剧等传统戏剧形式中,演员的口白技巧被视为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的发展,口白的设计和运用也成为了影视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口白] 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戏剧性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它能够唤起人们对故事情节的兴趣,以及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在演讲或公开表达时使用口白技巧,以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和情感的有效表达。例如,在商务会议中,清晰有力的口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阐述观点和建议。
在诗歌创作中,口白可以用来模拟戏剧性的独白,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表现力。例如:
在这寂静的夜晚,我对着星空口白,
诉说着心中的秘密,渴望被听见。
[口白] 这个词可以让人联想到戏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或者是电影中角色对着镜头直接说话的场景。视觉上,可能会想到演员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听觉上,可能会想到清晰有力的声音和抑扬顿挫的语调。
在英语中,与[口白]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voice-over”或“soliloquy”。Voice-over通常指旁白,而soliloquy则指戏剧中的独白。不同文化中对口白的运用和理解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故事的表达力和观众的参与感。
[口白] 是一个在戏剧和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涉及到口头表达的艺术,还涉及到情感和信息的传递。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口白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在公共场合和创作中传达我的思想和情感。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本义:白颜色)。
同本义。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
【引证】
《说文》-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 、 《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 、 《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 、 《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 、 《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 、 《庄子·渔父》-须眉交白。 、 《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 、 《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组词】
雪白、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