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1: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1:42:57
“口病”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口腔疾病,如牙痛、口腔溃疡、牙周病等。它字面意思是指与口腔相关的疾病或不适。
在医学专业领域,“口病”可能特指某些具体的口腔疾病,如牙科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用这个词来泛指任何口腔不适或疾病。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可能被用来比喻性地描述某种言语上的问题或社交障碍。
同义词“口腔疾病”和“牙病”在专业医学领域使用较多,而“口病”在日常口语中更为常见。反义词“口腔健康”则指没有口腔疾病的状态。
“口病”这个词源自古汉语,其中“口”指口腔,“病”指疾病。随着医学的发展,这个词的含义逐渐专业化,但在日常用语中仍保持其原始的泛指意义。
在**文化中,口腔健康被视为整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口病”这个词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尤其是在健康宣教和公共卫生领域。
提到“口病”,人们可能会联想到疼痛、不适和治疗的需要。这种联想可能会引起一定的焦虑或担忧,尤其是在没有及时治疗的情况下。
个人经历中,可能会有因为口腔溃疡或牙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饮食的情况。这些经历可能会加深对“口病”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口病”比喻为言语的障碍,如:“他的话语,如同被口病束缚,难以流畅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口腔疾病的症状,如红肿的牙龈或溃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治疗口腔疾病时的器械声音或患者的呻吟。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oral disease”或“dental problem”,虽然具体词汇不同,但指的都是口腔相关的健康问题。
“口病”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不仅指代具体的医学问题,也可能在文学和比喻中使用。了解这个词的多种用法和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病】
(形声。疒形丙声。本义:上古时指重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病,疾加也。 、 《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疾病外内皆埽。 、 《易·说卦》-坎为心病。 、 《左传·襄公十九年》-疾病而立之。 、 王充《论衡·订鬼》-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 、 《韩非子·孤愤》-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 《庄子·达生》-行年四十而有内热之病以死。
【组词】
病革、 病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