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2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29:28
口疮: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指的是口腔黏膜上的小溃疡,可能伴有疼痛和不适。它可能是由于口腔黏膜受损、感染、营养不良、压力或其他健康问题引起的。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口疮可能被用作比喻,象征痛苦、不适或内心的创伤。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口疮通常被提及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人们可能会讨论其症状、治疗方法或预防措施。 专业领域:在医学领域,口疮是一个专业术语,医生和牙医会详细讨论其成因、诊断和治疗方案。
同义词:口腔溃疡、口疱、口炎 反义词:口腔健康、口腔舒适
词源:口疮一词由“口”和“疮”组成,“口”指口腔,“疮”指皮肤或黏膜上的溃疡。 演变:随着医学的发展,对口疮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在某些文化中,口疮可能被视为身体不平衡或内部疾病的信号。在一些传统医学体系中,口疮的治疗可能涉及草药、饮食调整或其他非西方医学方法。
口疮通常与疼痛和不适感相关联,可能引起焦虑和不便。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健康问题和个人护理的重要性。
个人经历中,口疮可能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压力大或饮食不当时。及时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显著减轻症状。
在诗歌中,口疮可以被比喻为内心的痛苦:
心中的口疮,无声地溃烂, 言语无法触及,只能在沉默中蔓延。
视觉:口疮可能让人联想到口腔内部的红色溃疡,以及治疗时使用的药物和工具。 听觉:谈论口疮时,可能会听到关于疼痛、治疗和预防的对话。
在不同文化中,口疮可能有不同的称呼和治疗方法。例如,在中医中,口疮可能与体内的“火”有关,需要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治疗。
口疮作为一个常见的健康问题,不仅在医学领域有重要意义,也在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饮食和社交活动。了解口疮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疮】
(形声。从疒(chuáng),仓声。本义: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
痈、瘫、疽、疖等的总称。
【引证】
《玉篇》-疮,疮痍也。 、 张衡《西京赋》。薛注:“疮痏,谓瘢痕也。”-所恶成疮痏。 、 聂夷中《咏田家》-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组词】
疮毒、 疮疹、 疮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