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0:2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0:21:56
词汇“口祸之门”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化,其字面意思是指因为说话不慎而招致的祸害,比喻说话不慎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口祸之门”字面意思是说话不当导致的祸害之门。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语的力量和说话时需要谨慎的重要性。
“口祸之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具体出处不详,但在多部古代文献中都有提及,如《左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强调言语的谨慎。
在传统文化中,言语被认为是有力量的,因此“口祸之门”这个成语在社会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提醒人们在说话时要考虑到可能的后果。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警示和谨慎,提醒人们在言语上要小心,避免因为不慎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因为一句无心之言而引起误解的情况,这让我深刻理解到“口祸之门”的含义,从此在说话时更加谨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言语如剑,慎之又慎,莫让口祸之门,开启无边风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打开的门,门后是混乱和麻烦的场景,以此来形象化“口祸之门”的概念。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有“The tongue is not steel, yet it cuts”(舌头不是钢,却能割伤人),强调了言语的伤害性。
“口祸之门”这个成语在提醒我们言语的力量和说话时需要谨慎的重要性方面非常有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辞,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
1.
【口】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人的口形。本义:口腔器官,嘴)。
同本义。人类用来发声和进食的器官。
【引证】
《说文》-口,人所以言食也。 、 《国语·晋语》-且夫口三五之门也。 、 《春秋·元命苞》-口之为言达也。 、 《鬼谷子·捭阖》-口者心之门户。 、 《左传·定公四年》-勺饮不入口七日。 、 《后汉书·张衡传》-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组词】
口腹、 口分、 口滑、 口辅、 口眼弗闭、 口里摆菜碟儿
2.
【祸】
(形声。从示,楇(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禍,害也。神不福也。 、 《周礼·掌客》-禍灾杀礼。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禍兮福所倚。 、 《荀子·天论》-逆其类者谓之禍。 、 《论衡·累害》-来不由我,古谓之祸。 、 《韩非子·大体》-鱼无失水之祸。 、 《韩非子·十过》-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 、 《战国策·赵策》-近者祸及身。 、 《淮南子·人间训》-不能为祸。 、 明·魏禧《大铁椎传》-祸且及汝。 、 《资治通鉴》-祸至无日。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文人画士之祸。 、 《广东军务记》-祸及枯骨。
【组词】
祸基、 祸不旋踵、 祸至无日、 祸中有福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