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1:44
失火:字面意思是指发生火灾,即火势失去控制,造成燃烧的现象。基本含义是指建筑物、森林、车辆等因某种原因(如电气故障、人为疏忽、自然灾害等)而起火燃烧。
“失火”一词由“失”和“火”组成,其中“失”表示失去控制,“火”表示火势。在古代汉语中,“失火”一词已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
在许多文化中,火灾被视为灾难和不幸的象征。在社会背景中,火灾的预防和应对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消防、保险、建筑规范等多个领域。
“失火”一词常引起人们的恐惧、焦虑和悲伤。它让人联想到破坏、损失和危险,同时也可能激发对勇敢和救援的敬意。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遇到过与“失火”相关的**,如目睹火灾、参与救援或了解火灾的后果。这些经历可能加深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失火”用作隐喻,如:
爱情如失火,燃烧着两颗心, 火光中,我们找到了彼此。
在不同语言中,“失火”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和引起的情感反应相似。例如,英语中的“fire outbreak”或“fire accident”,法语中的“incendie”。
“失火”是一个具有强烈情感色彩和实际意义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其基本含义、语境使用和文化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运用这一词汇。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关注火灾预防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1.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
2.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