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0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03:05
词汇“条蘖”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条蘖”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条蘖”(tiáo niè)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植物的枝条和根蘖。在古代文献中,它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分支或旁支,或者指代事物的次要部分。
在文学作品中,“条蘖”可能用来形容树木的枝条和根蘖,以此来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腻之美。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只在特定的文学或植物学讨论中出现。
“条蘖”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它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枝条”和“根蘖”等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植物常常被赋予象征意义,“条蘖”可能被用来象征事物的次要部分或旁支,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事物结构和层次的细致观察。
“条蘖”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老的树木和自然界的生命力,带有一种宁静和深远的情感。
由于“条蘖”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需要使用它的场合。不过,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这个词汇的出现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古典美的韵味。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条蘖”:
古木参天立,条蘖盘根深。
岁月悠悠过,风霜刻痕新。
想象一幅画面:一棵古老的树木,枝条和根蘖交错,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这样的场景会给人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条蘖”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branches and roots”。
“条蘖”是一个充满古典韵味的词汇,它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代文学和植物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语言的深厚底蕴。
1.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2.
【蘖】
(形声。从木,薛声。本义: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芽)。
同本义。
【引证】
《书·盘庚上》-若颠本之有由蘖。 、 《诗·商颂·长发》。朱注:“蘖,旁生萌蘖也。”-苞有三蘖。 、 《孟子·告子上》-非无萌蘖之生焉。 、 《文选·张衡·东京赋》。注:“斩而复生曰蘖。”-寻木起于蘖栽。
【组词】
槎蘖